给婴儿孩子母乳喂养的妈妈们要注意不这些误解!

母乳是如何产生的?
乳汁的分泌是通过婴儿吸吮刺激而诱发的泌乳反射和排乳反射的建立,婴儿不断吮吸时,信号传至下丘脑,释放催乳素释放因子作用至垂体,分泌催乳素和催产素,催乳素刺激乳汁的产生,催产素刺激乳腺管平滑肌,产生喷乳反射,帮助乳汁排空。
误区1:乳房太小,奶水就少
乳房大小主要是由皮下脂肪决定的,乳房越大,说明皮下脂肪越多,奶水的多少和妈妈的泌乳能力有关。一般来说,分娩了新生儿的妈妈,只要身体健康,各方面情况正常,就会分泌乳汁。随着宝宝增长,妈妈的泌乳量也会增加。因此,即使是乳房较小的妈妈,也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奶水。
误区2:乳房不胀了,乳汁不够了
很多宝妈因为不涨奶,便以为乳汁不够,还有些宝妈等到涨奶了才开始喂宝宝,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乳房不胀其实是妈妈的乳房跟宝宝达到供需平衡了,乳腺管通畅,所以乳房是软的。婴儿对乳房的吸吮反射能促进催乳素的分泌,使得乳汁分泌更多,所以不能等涨奶了才开始喂。
误区3:母乳6个月后就没营养了
大量研究表明,母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含有脂肪、蛋白质、钙、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而这些营养成分也正符合这个阶段的宝宝需求,是配方奶无法比拟的。6个月后的母乳不是没有营养,而是没有免疫球蛋白。妈妈应该在6个月前尽量做到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添加辅食,但是母乳不应断。
误区4:母乳喂养会导致乳房下垂
很多女性觉得哺乳结束后,乳房就会出现下垂、干瘪等现象。实际上,怀孕后女性乳房内的荷尔蒙降低、脂肪和乳腺组织减少,乳房自然就松弛下垂了,但这种下垂只是暂时的。恰恰相反,哺乳喂养能让孕激素分泌充足,可保护、修复乳房,对乳房健康更有利。
误区5:要定时定量喂奶
很多妈妈被误导,认为宝宝得养成习惯,按时喂奶。事实上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学会辨别宝宝发出的饥饿信号,像宝宝哭了、醒了并不一定代表他/她就饿了。我们要做到按需哺乳,而不是定时定量的进行哺乳。
误区6:感冒生病就不能喂奶
感冒是可以继续喂母乳的,只是要注意在抱宝宝前洗手,戴上口罩。此外,感冒用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吃,和乳腺炎一样,医生会给哺乳期妈妈开适合在哺乳期用的药物,让哺乳妈妈不那么难受。
“肚子硬则百病生,肚子软绵绵,百病懒得缠”,可见,腹部对于健康而言是多么重要。所以,女性除了追求小腹平坦的美感,更要注意腹部柔软的健康~ 腹部——人体生命
MORE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私密”重要吗?当然了!它是我们“生命”的通道,是我们“性福”的门面,更是我们健康及美丽的内在根本。 不是有问题了才做私密
MORE >“姨妈经”是女性的专属,来去自由,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 “姨妈经”是女性健康的“照妖镜”,特别是产后女性,一旦它出现了异常,也
MORE >站着疼!坐着疼!躺着还是疼!产后腰痛真磨人! 产后腰痛,从盆骨前倾开始孕中期,为了给胎儿提供足够的空间,胎盘会分泌一种叫松弛素的激素,使骨盆和腰椎的韧带、关节松弛,骨盆变宽。这一
MORE >